五金金屬蝕刻加工流程詳解
發布日期:2025-07-10

五金金屬蝕刻加工是一種結合化學腐蝕與精密工藝的制造技術,廣泛應用于電子零件、裝飾件及精密五金件的生產。其核心流程如下:
前處理(表面清潔)
通過堿性脫脂液(如NaOH溶液)去除金屬表面油污,配合酸性活化(如稀硫酸)清除氧化層,確保基材與抗蝕膜的結合力。這是五金金屬蝕刻加工的首個關鍵環節。
設計與制版
使用CAD軟件繪制精密蝕刻圖案(如微米級線路或文字),并借助光刻技術將圖形轉移到金屬表面。此步驟決定五金金屬蝕刻加工的精度上限,需匹配±0.01mm的公差需求。
抗蝕膜制作
在金屬表面涂覆光刻膠或絲印抗蝕油墨,經曝光顯影形成保護層,未曝光區域可被化學溶液腐蝕。光刻膠厚度需控制為5-20μm,以平衡蝕刻深度與邊緣清晰度。
化學蝕刻
將預處理工件浸入蝕刻液(如三氯化鐵溶液),化學反應選擇性去除無保護層的金屬。溫度需穩定在40-50℃,腐蝕速率約0.1-0.3mm/min,適用于不銹鋼、銅等五金材料的薄板(0.1-3mm)加工。此階段是五金金屬蝕刻加工的核心步驟。
后處理與質檢
電解拋光降低蝕刻面粗糙度(Ra≤0.2μm),酸洗去除殘留藥液,再通過三次元測量儀檢測尺寸精度。常見應用包括電子連接器(線寬0.05mm)及建筑裝飾板(浮雕深度0.5mm±5%)等。
技術優勢:五金金屬蝕刻加工兼具無機械應力、高復雜度圖形適配性(如鏤空蜂巢結構)及小批量快速響應能力,可滿足汽車、醫療等領域對精密金屬件的定制需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