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鑄工藝流程及應用領域
發布日期:2025-09-05

電鑄工藝是一種基于金屬電解沉積原理的特種加工技術,其核心流程可分為原模制備、前處理、電鑄和后處理四個階段。在具體實施中,以導電原模為陰極、金屬材料為陽極,置于金屬鹽溶液中,通過直流電作用使陽極金屬溶解為離子并在陰極表面還原沉積,最終形成與母件形狀相反的金屬鑄層。電鑄工藝的關鍵在于控制沉積層的內應力與均勻性,例如真空誘導電鑄法通過電流密度調節實現鎳鍍層均勻沉積,而智能檢測系統和反向脈沖技術可提升制件良率。
電鑄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,早期主要用于金屬藝術品復制和印刷版制造,現代則擴展至精密模具、電子器件及汽車零件領域。例如往復式剃須刀網罩采用電鑄工藝時,要求厚度50-100μm、開孔率≥30%,需結合紫外激光制孔、磁控濺射脫模等復合技術。在汽車行業中,電鑄廠家如深圳和宏電鑄專注于高精度電鑄鎳/銅模芯制造,其產品硬度達40-46度,可滿足手機按鍵、車燈模芯等復雜結構需求,服務對象包括索尼、諾基亞等跨國品牌。電鑄廠家則聚焦塑膠模具、光學鏡片等細分領域,提供全流程設計與定制化生產。
當前電鑄技術的突破方向集中在智能化與環保化,例如集成MEMS傳感器實現網罩狀態監測,無氰工藝實現鎳回收率99.9%。電鑄工藝的優勢體現在微米級尺寸精度(表面粗糙度Ra<0.1μm)和多材料一體化鑄造能力,可將金屬與非金屬構件組合為復雜多層結構。全球主要電鑄廠家已形成區域化產業集群,如珠三角企業側重于消費電子模芯,長三角廠商則深耕汽車模具與光學元件賽道。未來,隨著新能源與半導體產業發展,電鑄技術將在微型散熱器、芯片封裝等領域展現更大應用潛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