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鈦刻蝕加工是精密制造鈦部件的重要工藝,結合化學、激光或電解蝕刻技術實現(xiàn)復雜結構成型,核心流程包括:
表面預處理:
清除鈦材表面油污、氧化層(常用氫氟酸酸洗或噴砂處理)。
掩膜制作:
通過光刻、絲印或噴墨打印定義圖案,保護非蝕刻區(qū)域(光刻掩膜精度達±0.01mm)。
蝕刻反應:
化學蝕刻:采用HF/HNO?混合液溶解暴露的鈦表面,適合復雜圖形(需控制溶液濃度和溫度以保障均勻性)。
激光蝕刻:高能激光燒蝕表面,無需掩膜,適合小批量定制但成本較高。
電解蝕刻:通過電場加速電解液對鈦的選擇性蝕刻,適用于導電性要求高的場景。
后處理:
去除掩膜,清洗殘留液,表面鈍化(如陽極氧化)以提高耐腐蝕性。
工藝特點與優(yōu)勢
高精度與表面質量:
化學蝕刻各向同性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,滿足醫(yī)療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要求。
環(huán)保與成本控制:
能耗比傳統(tǒng)工藝(如CNC)降低30%~50%,掩膜可復用,適合長期訂單。
綠色工藝升級(如磷酸基無氟蝕刻液)減少危廢排放。
靈活改性:
蝕刻后可疊加鍍金、氮化鈦(TiN)涂層等功能性表面處理。
應用領域
鈦刻蝕技術憑借高強度、耐腐蝕及生物相容性,被廣泛應用于:
醫(yī)療器械:加工骨科植入物(如鈦合金骨板)、手術器械的精細鏤空結構。
航空航天:制造輕量化散熱片、傳感器部件及發(fā)動機組件。
消費電子:精密鈦合金手表表殼、裝飾性紋理面板(陽極氧化著色可呈現(xiàn)寶石藍、玫瑰金等彩色效果)。
工業(yè)模具:耐高溫、耐磨損的微型模具及精密夾具。
鈦刻蝕加工廠的關鍵能力
專業(yè)加工廠需具備:
精密工藝控制:確保0.01mm級精度的穩(wěn)定加工。
環(huán)保資質:配備廢液回收處理系統(tǒng),滿足含氟蝕刻液的安全排放標準。
表面處理整合:支持陽極氧化、噴丸等后處理技術,提升產品功能性。
選擇合適的加工廠時,建議優(yōu)先考察其生物醫(yī)療或航空航天領域的認證(如ISO 13485)及案例經驗。
